慢阻肺的确诊需结合肺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和临床症状综合评估。主要诊断方法有肺功能检查、胸部X线或CT检查、血气分析、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建议出现慢性咳嗽、咳痰或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及时就医。
1、肺功能检查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通过测定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和用力肺活量比值评估气流受限程度。检查时要求患者深吸气后快速用力呼气,重复进行三次取最佳值。结果提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且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FVC比值仍低于70%可确诊。该检查无创且灵敏度高,但需患者配合呼吸动作。
2、胸部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可排除肺结核、肺癌等疾病,典型表现包括肺过度充气、膈肌低平。高分辨率CT能更清晰显示小叶中心型肺气肿、支气管壁增厚等特征性改变。影像学检查对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但早期慢阻肺可能无明显异常,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3、血气分析中重度患者需进行动脉血气分析,可发现低氧血症或合并高碳酸血症。静息状态下血氧分压低于60毫米汞柱提示呼吸衰竭,是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检查需采集动脉血,可能引起局部疼痛或淤青,但并发症概率较低。
4、病史采集详细询问吸烟史、职业暴露史及家族史,典型症状包括持续两年以上的慢性咳嗽、咳痰,进行性加重的活动后呼吸困难。症状具有季节性加重特点,寒冷季节易急性发作。长期接触生物燃料烟雾或粉尘者即使无吸烟史也需警惕。
5、体格检查听诊可闻及呼气相延长或哮鸣音,严重者出现桶状胸、缩唇呼吸等体征。通过六分钟步行试验评估运动耐量,血氧饱和度下降超过4%有临床意义。体格检查简便易行,但轻度患者可能无明显阳性体征。
确诊慢阻肺后应严格戒烟,避免呼吸道感染。冬季注意保暖,进行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训练。饮食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如鸡蛋、鱼肉等,适量补充维生素D。遵医嘱规律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定期复查肺功能。出现咳脓痰、发热等急性加重表现时需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