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的发病率在不同地区和人群中存在差异,但近年来我国梅毒报告病例数呈上升趋势,属于需要重点防控的性传播疾病。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其发病率受多种因素影响。经济发达地区由于人口流动性强、高危行为较多,发病率可能相对较高。部分人群因缺乏防护意识或隐匿性行为,感染风险显著增加。近年来随着检测技术的普及和筛查力度加大,更多无症状感染者被及时发现并纳入统计,也导致报告病例数上升。从年龄分布看,青壮年群体因性活跃度高,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
梅毒发病率虽低于淋病等常见性病,但因其潜伏期长、症状隐匿,易造成漏诊和传播。早期梅毒患者可能出现硬下疳、淋巴结肿大等表现,二期梅毒可表现为全身皮疹、黏膜损害,若未及时治疗可能发展为神经梅毒或心血管梅毒等严重并发症。规范使用青霉素类药物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但重点在于预防。建议避免高危性行为,正确使用安全套,高危人群定期筛查,孕妇需接受产前梅毒检测以阻断母婴传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