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有助于降低胆固醇,其膳食纤维和抗氧化成分可调节血脂代谢。猕猴桃中主要起作用的成分有维生素C、膳食纤维、多酚类物质、钾元素、叶绿素等。
1、维生素C猕猴桃富含维生素C,每100克果肉含维生素C约60-90毫克。维生素C能够抑制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减少血管壁胆固醇沉积。临床研究表明,适量摄入维生素C对改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具有积极作用。维生素C还可促进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排出体外。
2、膳食纤维猕猴桃含有可溶性和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其中果胶含量较高。膳食纤维能在肠道内与胆固醇结合形成复合物,阻断肠道对胆固醇的重吸收。每日摄入足够膳食纤维可使总胆固醇降低。猕猴桃中的膳食纤维还能延缓胃排空,增加饱腹感,有助于控制体重。
3、多酚类物质猕猴桃含有的多酚类抗氧化物质如槲皮素、儿茶素等,具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这些成分能抑制胆固醇氧化修饰,减少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形成。多酚类物质还可调节肝脏胆固醇代谢相关酶活性,促进胆固醇分解代谢。
4、钾元素猕猴桃是典型的高钾低钠水果,钾钠比例超过10:1。钾离子能拮抗钠离子对血管的损伤作用,维持正常血压。血压控制良好可减少血管内皮损伤,降低动脉粥样硬化风险。钾元素还能调节体内酸碱平衡,改善脂质代谢环境。
5、叶绿素猕猴桃果肉中的叶绿素衍生物具有调节脂质代谢的作用。叶绿素分子结构与血红素相似,能干扰胆固醇吸收。动物实验显示,叶绿素可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同时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
建议将猕猴桃作为日常饮食的一部分,每天食用1-2个为宜。食用时选择成熟度适中的果实,避免空腹大量食用。高胆固醇患者应注意饮食总热量控制,保持低脂低胆固醇饮食,限制动物内脏、蛋黄等高胆固醇食物摄入。配合规律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定期监测血脂水平,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保持良好作息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