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皮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维生素C和抗氧化物质,具有促进消化、增强免疫力和抗氧化等作用。
1、促进消化猕猴桃皮富含膳食纤维,能够刺激胃肠蠕动,帮助缓解便秘问题。膳食纤维可以增加粪便体积,软化大便,减少肠道内有害物质的停留时间。对于胃肠功能较弱的人群,适量食用猕猴桃皮有助于改善消化功能。但需注意彻底清洗表皮残留的农药或污垢,避免引起胃肠不适。
2、增强免疫猕猴桃皮中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果肉,每100克果皮约含80-120毫克维生素C。维生素C能促进白细胞活性,增强机体对病原体的防御能力。长期适量摄入可降低感冒概率,尤其适合免疫力低下者。建议将表皮刷洗干净后连皮食用,或切片晒干制成茶饮。
3、抗氧化果皮中的多酚类物质如槲皮素、绿原酸等具有强抗氧化性,能清除体内自由基,延缓细胞衰老。这些成分对预防心血管疾病和某些慢性病有潜在益处。研究显示其抗氧化能力是果肉的2-3倍,但表皮绒毛可能引起口腔过敏,食用前可用盐搓洗去除。
4、调节血糖猕猴桃皮中的肌醇和铬元素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辅助稳定餐后水平。动物实验表明其提取物可显著降低糖尿病模型小鼠的血糖值。建议糖尿病患者将新鲜果皮切丝凉拌或煮水饮用,每日摄入量控制在1-2个果皮为宜。
5、抑菌消炎表皮含有的猕猴桃碱和有机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致病菌有抑制作用。民间常用果皮捣碎外用于轻微皮肤炎症,其抗炎效果与芦荟凝胶相近。但皮肤敏感者需先做局部测试,避免过敏反应。严重皮肤问题仍须就医。
食用猕猴桃皮前务必用流动水冲洗并用软刷清洁表面,过敏体质者建议去皮食用。可将果皮切丝加入酸奶或沙拉,或晒干后泡茶,每日摄入量不超过3个果皮。胃肠功能紊乱期间应暂停食用,避免绒毛刺激黏膜。若出现舌头发麻等过敏症状,立即停止食用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