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稍低密度灶和低密度灶的严重程度需结合具体病因判断,通常低密度灶可能由肝囊肿、脂肪肝、血管瘤等良性病变引起,稍低密度灶需警惕肝癌或转移瘤等恶性病变。
1、肝囊肿肝囊肿属于良性病变,通常无症状,多数无须治疗,定期超声随访即可,若囊肿增大压迫周围组织可考虑穿刺抽液。
2、脂肪肝脂肪肝导致的低密度灶与代谢异常相关,通过控制体重、调整饮食结构可逆转,严重者可遵医嘱使用水飞蓟宾胶囊等护肝药物。
3、血管瘤肝血管瘤为常见良性肿瘤,通常体积稳定,极少恶变,若直径超过5厘米或伴有出血风险,需考虑介入栓塞治疗。
4、恶性肿瘤稍低密度灶若边界不清、增强扫描呈快进快出表现,可能与肝细胞癌或转移癌有关,需结合甲胎蛋白检测及病理活检明确诊断。
发现肝脏密度异常时应完善增强CT或MRI检查,避免饮酒及高脂饮食,根据医生建议选择随访或进一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