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溢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导致的出血,属于急性脑血管病的一种,常见于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患者。
1、病因机制脑溢血主要与长期高血压导致脑小动脉玻璃样变有关,血压骤升可使血管破裂。其他病因包括脑血管淀粉样变性、动静脉畸形、血液病或抗凝治疗并发症。发病时血液渗入脑组织形成血肿,压迫周围神经结构。
2、典型症状突发剧烈头痛伴喷射状呕吐是特征性表现,根据出血部位可出现偏瘫、失语、意识障碍。基底节区出血多见三偏征,脑干出血易致昏迷,小脑出血常伴眩晕和共济失调。部分患者发病前有短暂性肢体麻木等先兆。
3、诊断方法头部CT是首选检查,能立即显示高密度出血灶。MRI对亚急性期出血更敏感,CTA/MRA可排查血管畸形。需与脑梗死鉴别,腰椎穿刺可见血性脑脊液但已少用。实验室检查包括凝血功能和血小板检测。
4、急性期治疗控制血压使用乌拉地尔注射液或尼卡地平注射液,降低颅内压需甘露醇注射液联合呋塞米注射液。血肿量超过30ml或脑疝倾向者需行开颅血肿清除术,脑室出血可进行侧脑室穿刺引流。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应激性溃疡。
5、康复管理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始康复训练,运动功能障碍采用Bobath技术,言语障碍进行Schuell刺激疗法。二级预防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和氨氯地平片控制血压。定期复查头部影像,避免情绪激动和用力排便。
脑溢血患者需终身控制血压在140/90mmHg以下,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钠摄入不超过5g。康复期坚持肢体被动活动预防关节挛缩,吞咽障碍者进食糊状食物防误吸。家属应学会识别嗜睡、呕吐等复发征兆,随身携带急救卡片注明用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