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源性抑郁症与继发性抑郁症的核心区别在于病因和发病机制。内源性抑郁症主要由生物学因素引发,而继发性抑郁症则由其他疾病或外部因素诱发。
1、病因差异内源性抑郁症与遗传、神经递质失衡等内在因素密切相关,患者常有家族史,大脑内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物质水平异常。继发性抑郁症多由躯体疾病或药物使用导致,如甲状腺功能减退、脑血管病、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等,也可能因重大生活事件诱发。
2、症状表现内源性抑郁症症状典型且持续,表现为显著心境低落、兴趣丧失、早醒等生物学症状,晨重夜轻节律明显。继发性抑郁症症状可能随原发病变化,如甲状腺功能减退所致者常伴畏寒、乏力,脑血管病后抑郁多合并认知功能下降。
3、诊断方法内源性抑郁症需排除躯体疾病,通过精神检查、量表评估确诊。继发性抑郁症必须进行针对性检查,如甲状腺功能检测、脑影像学等,明确原发病与抑郁症状的因果关系。
4、治疗原则内源性抑郁症以抗抑郁药为主,常用舍曲林片、文拉法辛缓释胶囊等调节神经递质。继发性抑郁症需优先治疗原发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补充左甲状腺素钠片,同时根据抑郁程度配合使用米氮平片等药物。
5、预后特点内源性抑郁症易复发,需长期维持治疗。继发性抑郁症预后与原发病控制相关,如帕金森病相关抑郁随运动症状恶化可能加重,而药物诱发者停药后症状多可缓解。
两类抑郁症患者均需保持规律作息,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家属应密切观察情绪变化。内源性抑郁症患者须遵医嘱坚持用药,继发性抑郁症患者要定期复查原发病。出现自杀倾向或症状加重时,需立即联系精神科医生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