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源性哮喘的特点主要包括无明显过敏原触发、多与感染相关、症状持续且易反复发作、常合并慢性气道炎症、多见于成人。内源性哮喘属于非过敏性哮喘,通常由呼吸道感染、冷空气刺激、运动或情绪波动等因素诱发,与免疫球蛋白E介导的过敏反应无关。
1. 非过敏触发内源性哮喘发作时通常无法明确检测到特异性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患者可能因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细菌性鼻窦炎或支原体感染诱发喘息,部分病例与胃食管反流刺激气道有关。这类哮喘的发病机制涉及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而非嗜酸性粒细胞主导的过敏反应。
2. 感染关联性约60%的内源性哮喘急性加重与呼吸道感染相关,尤其是鼻病毒、流感病毒等病原体感染。感染可导致气道上皮损伤,释放白细胞介素-8等促炎因子,引起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和黏液分泌亢进。患者常表现为感冒后持续咳嗽、夜间喘息加重,且抗生素治疗对部分病例有效。
3. 症状持续性相较于外源性哮喘的发作性特点,内源性哮喘患者更易出现慢性持续性症状,包括长期夜间干咳、运动后胸闷、季节性加重的喘息等。肺功能检查常显示持续存在的小气道功能障碍,即使无症状期也可能检测到气道高反应性。
4. 炎症慢性化此类哮喘患者支气管黏膜活检可见基底膜增厚、杯状细胞增生等结构性改变,与长期非特异性炎症相关。痰液检查中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而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通常正常或轻度增高,这与过敏性哮喘的生物学标志物谱不同。
5. 成人好发性内源性哮喘多见于40岁以上人群,女性发病率略高,部分与激素水平变化有关。这类患者常合并慢性鼻窦炎、阿司匹林不耐受等疾病,形成哮喘-鼻息肉-阿司匹林过敏三联征的比例显著高于过敏性哮喘人群。
内源性哮喘患者需注意避免呼吸道感染,寒冷季节佩戴口罩,保持居住环境通风但避免直接冷空气刺激。建议定期进行肺功能监测,遵医嘱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联合长效支气管扩张剂控制气道炎症。合并胃食管反流者应睡前3小时禁食,睡眠时抬高床头。急性发作时可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粉雾剂等药物缓解症状,但需在呼吸科医师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