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病人使用利尿剂时需特别注意电解质平衡、尿量监测、体重变化、药物相互作用及肾功能评估。利尿剂主要通过促进钠水排出减轻心脏负荷,但不当使用可能引发低钾血症、低血容量等并发症。
1、电解质监测:
袢利尿剂如呋塞米易导致钾、钠、镁等电解质丢失,需定期检测血钾水平。低钾血症可能诱发心律失常,必要时需联合使用螺内酯等保钾利尿剂或口服补钾制剂。同时需关注血钠浓度,严重低钠可能引发神经系统症状。
2、尿量记录:
每日需准确记录出入量,理想尿量应维持在1500-2000毫升。突然尿量增多可能提示过度利尿,而尿量减少需警惕肾功能恶化。使用利尿剂后2小时内应观察排尿反应,调整给药时间避免夜间频繁如厕影响睡眠。
3、体重管理:
建议晨起空腹定时称重,3天内体重下降不宜超过2公斤。短期内体重骤降可能反映容量不足,而持续上升提示利尿效果不佳。需根据体重变化调整利尿剂剂量,维持干体重状态。
4、药物联用:
非甾体抗炎药可能减弱利尿效果,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能加重高钾风险。地高辛与利尿剂联用需更严密监测血钾,低钾状态下地高辛中毒风险增加。合并糖尿病者需注意利尿剂可能升高血糖。
5、肾功能评估:
长期使用利尿剂需定期检测血肌酐和尿素氮,老年患者更易出现肾前性肾功能损害。出现少尿、水肿加重或血肌酐上升超过基础值30%时,需考虑暂停利尿剂并评估肾灌注情况。
心力衰竭患者使用利尿剂期间应保持每日钠盐摄入低于3克,避免高盐食物如腌制品、加工食品。可适量食用香蕉、橙子等富钾食物,但肾功能不全者需控制钾摄入。建议分次少量饮水,单次不超过200毫升。适度进行床边脚踏车等低强度运动,避免突然体位变化引发头晕。出现肌肉痉挛、乏力或心悸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复查电解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