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的特征主要有发热、寒战、头痛、肌肉酸痛、贫血等。疟疾是由疟原虫感染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常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1、发热疟疾的发热通常呈现周期性,可能每天、隔天或每三天发作一次,具体周期与感染的疟原虫种类有关。发热时体温可迅速升高,伴随面色潮红、全身不适等症状。发热前常有寒战,退热时可能大量出汗。这种周期性发热是疟疾的典型特征之一,有助于与其他发热性疾病区分。
2、寒战疟疾发作前常出现剧烈寒战,患者感觉寒冷并伴有全身颤抖,即使盖厚被褥也无法缓解。寒战通常持续30分钟至1小时,随后体温迅速升高进入发热期。寒战与发热交替出现是疟疾的重要临床特征,这种表现与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发育繁殖的周期有关。
3、头痛疟疾患者常出现持续性剧烈头痛,多位于前额或全头部,可能伴随头晕、恶心等症状。头痛程度与发热程度相关,在发热期尤为明显。严重疟疾如脑型疟疾可能出现剧烈头痛、意识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提示病情危重需立即就医。
4、肌肉酸痛疟疾患者常出现全身肌肉酸痛,以背部、四肢肌肉明显,活动时加重。肌肉酸痛可能与疟原虫代谢产物刺激、发热导致乳酸堆积有关。部分患者还可出现关节疼痛,但关节肿胀少见。肌肉酸痛通常在发热期加重,退热后减轻。
5、贫血疟疾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心悸等。贫血主要由于疟原虫破坏红细胞、脾功能亢进以及骨髓造血抑制所致。慢性或反复感染可导致严重贫血,儿童患者尤其明显。贫血程度与感染持续时间、疟原虫种类有关。
预防疟疾应注意防蚊措施,使用蚊帐、驱蚊剂,避免蚊虫叮咬。在疟疾流行区居住或旅行时,可遵医嘱进行药物预防。出现疑似疟疾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血涂片检查确诊。疟疾患者应注意休息,补充水分和营养,避免过度劳累。治疗期间应严格遵医嘱完成抗疟疗程,防止复发和耐药性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