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主要表现为口渴、尿量减少、皮肤弹性下降、头晕乏力、心率加快等特征。脱水可能与水分摄入不足、高温环境、剧烈运动、腹泻呕吐、发热出汗等因素有关。根据脱水程度不同,症状可从轻度不适发展为意识模糊甚至休克。
1、口渴尿少早期脱水最明显的特征是口渴和尿量减少。当体内水分丢失超过1%时,下丘脑会通过口渴中枢发出信号,促使主动饮水。同时肾脏通过浓缩尿液减少水分排出,尿液颜色加深至深黄色或琥珀色。此时及时补充水分可快速缓解症状。
2、皮肤干燥脱水会导致皮肤黏膜干燥,按压手背或前臂皮肤后回弹缓慢。婴幼儿可能出现囟门凹陷,眼窝周围皮肤松弛。这些变化与细胞外液减少直接相关,常见于水分丢失达体重3%左右的中度脱水。
3、循环系统症状当体液丢失达体重5%时,可能出现直立性低血压、心悸等循环系统症状。血液浓缩导致心脏负荷加重,静息状态下心率可超过100次/分。严重者会出现四肢末梢发凉、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等末梢循环障碍表现。
4、神经系统异常重度脱水时,脑细胞脱水可引起注意力涣散、烦躁不安或嗜睡。电解质紊乱可能引发肌肉痉挛,血钠异常升高会导致意识模糊甚至昏迷。这些症状提示脱水已超过体重8%,需立即医疗干预。
5、原发病表现脱水若由胃肠炎引起,多伴随腹泻呕吐;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会导致呼吸深快伴果味口气;烧伤患者会出现创面渗液。识别这些原发病特征有助于针对性补液治疗,必要时需静脉补充电解质溶液。
预防脱水需根据环境温度调整饮水量,高温天气或运动时每小时补充200-300毫升水分。出现持续呕吐、少尿无尿、意识改变等严重症状时须立即就医。婴幼儿、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应特别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可适量饮用含钠钾的口服补液盐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