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患抑郁症概率高于男性。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可能与遗传因素、激素水平、社会心理压力等多种因素有关。
女性抑郁症高发与激素波动密切相关。月经周期、妊娠期、产后及更年期等生理阶段,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剧烈变化,直接影响大脑神经递质功能。社会角色压力也是重要诱因,女性常面临职场歧视、家庭责任过重、性暴力等累积性心理创伤。情绪敏感特质使女性更易陷入反刍思维,反复思考负面事件。经济地位弱势群体中女性抑郁风险更高,低收入限制医疗资源获取。童年期情感忽视或虐待对女性心理发育影响更持久。
男性抑郁表现常被低估。传统性别角色要求男性隐藏情绪,多表现为易怒、物质滥用或冒险行为而非典型抑郁症状。职场竞争压力导致男性过度压抑情感需求。心血管疾病与抑郁共病率高,但男性就诊率偏低。酒精依赖可能掩盖抑郁症状,延误诊断。退休后社会角色丧失易触发老年男性抑郁。
保持规律作息与均衡饮食有助于稳定情绪,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可促进内啡肽分泌。建立至少三种社会支持渠道,包括亲友团体、专业心理咨询及兴趣社群。避免持续使用消极应对方式如自我指责,学习认知行为疗法中的思维记录技巧。出现持续两周以上的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或睡眠障碍时,应及时至精神科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估。经颅磁刺激治疗对药物反应不佳的中度抑郁患者具有较好效果,需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体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