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患者服药后可能出现副作用,但多数可通过调整方案控制。常见副作用主要有恶心呕吐、体位性低血压、异动症、精神症状、药物波动现象等。
1、恶心呕吐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和左旋多巴可能刺激胃肠黏膜引发恶心。初期用药时较常见,可随餐服用减轻反应。若持续不缓解,医生可能加用多潘立酮片或更换为缓释剂型。伴随食欲减退时需监测营养状况。
2、体位性低血压抗帕金森药物可能影响血管收缩功能,表现为起身时头晕目眩。建议改变体位时动作缓慢,增加水和盐分摄入。严重时可使用盐酸米多君片提升血压,同时需定期监测卧立位血压变化。
3、异动症长期使用左旋多巴可能导致不自主舞蹈样动作,多见于面部和四肢。调整给药剂量或联用金刚烷胺片可改善。症状多出现在药效高峰期,记录运动日记有助于医生精准调药。
4、精神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异常,与多巴胺能药物作用于边缘系统有关。轻症可用喹硫平片控制,重症需减少抗帕金森药物剂量。认知功能评估应作为常规监测项目。
5、药物波动现象包括剂末现象和开关现象,与多巴胺神经元持续退化相关。可通过增加给药频次、使用恩他卡朋双多巴片等延长药效。深部脑刺激手术可能成为药物难治性波动的选择。
帕金森病患者需每3-6个月复诊评估药物反应,出现副作用时避免自行停药。日常保持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高蛋白饮食应与服药时间间隔2小时。太极拳等平衡训练有助于改善运动功能,抑郁焦虑情绪应及时向医生反馈。注意居家防跌倒措施,夜间起床建议使用护栏辅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