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主要与长期吸烟、空气污染、职业粉尘接触、反复呼吸道感染及遗传易感性等因素有关。慢性支气管炎是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以上,连续2年或更长时间。
1、长期吸烟烟草中的焦油、尼古丁等有害物质可直接损伤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导致纤毛运动功能下降,黏液分泌增多,清除能力减弱。长期吸烟者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炎症细胞浸润,杯状细胞增生,黏液腺肥大,管腔狭窄,气流受限。吸烟量越大、时间越长,慢性支气管炎发病概率越高。戒烟是预防和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重要措施。
2、空气污染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等污染物可刺激呼吸道黏膜,破坏呼吸道上皮细胞屏障功能,增加呼吸道感染风险。长期暴露于污染空气中的人群支气管黏膜会出现慢性炎症改变,黏液分泌增多,纤毛清除功能受损。室内空气污染如烹饪油烟、生物燃料燃烧产生的烟雾同样可能诱发慢性支气管炎。减少空气污染暴露,改善室内通风条件有助于降低发病风险。
3、职业粉尘接触长期接触二氧化硅、煤尘、棉尘、谷物粉尘等职业性粉尘的工人,粉尘颗粒沉积在支气管内可引发慢性炎症反应。粉尘刺激导致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损伤,黏液分泌亢进,纤毛运动减弱,清除功能下降。职业性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常伴有咳嗽、咳痰症状,严重者可发展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强职业防护,佩戴防尘口罩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4、反复呼吸道感染病毒、细菌等病原体反复感染呼吸道可造成支气管黏膜持续性损伤。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肺炎链球菌等常见病原体感染后,支气管黏膜修复过程中可能出现异常增生和纤维化改变。儿童时期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可能增加成年后慢性支气管炎发病风险。及时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有助于减少感染诱发的慢性支气管炎。
5、遗传易感性部分人群存在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等遗传缺陷,导致肺部蛋白酶-抗蛋白酶系统失衡,容易发生支气管和肺组织损伤。某些基因多态性可能影响机体对烟草烟雾、空气污染物的敏感性,增加慢性支气管炎易感性。有慢性支气管炎家族史的人群应特别注意避免吸烟和空气污染暴露,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应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和粉尘。冬季注意保暖,预防感冒。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增强体质。饮食宜清淡,多饮水有助于稀释痰液。症状加重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乙酰半胱氨酸颗粒等祛痰药物,或沙丁胺醇气雾剂等支气管扩张剂。定期随访肺功能,监测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