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上腹疼痛、腹胀、反酸、嗳气、食欲减退等。胃病可能由胃炎、胃溃疡、胃食管反流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癌等疾病引起,需结合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1. 上腹疼痛上腹疼痛是胃病最常见的症状,多表现为隐痛、钝痛或烧灼样疼痛。胃炎引起的疼痛常与进食相关,空腹时可能加重;胃溃疡疼痛多具有规律性,餐后1-2小时出现;胃癌早期疼痛不明显,进展期可能出现持续性疼痛。疼痛可能与胃酸刺激黏膜、胃黏膜损伤、肿瘤浸润等因素有关。治疗需根据病因选择抑酸药如奥美拉唑肠溶片、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咀嚼片,或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三联疗法。
2. 腹胀腹胀多由胃排空延迟、胃肠动力障碍或食物发酵产气导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食后腹胀明显,可能伴随早饱感;胃轻瘫患者腹胀持续时间较长;胃癌晚期因胃腔狭窄可出现顽固性腹胀。腹胀与胃蠕动减弱、消化酶分泌不足、肠道菌群失调有关。可遵医嘱使用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片、消化酶制剂如胰酶肠溶胶囊,同时需调整饮食结构。
3. 反酸反酸指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或口腔,产生烧灼感。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平卧时反酸加重,可能伴随胸骨后疼痛;胃炎患者反酸多与胃酸分泌过多有关。反酸主要因食管下括约肌松弛、胃内压增高或胃酸分泌异常引起。治疗可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雷贝拉唑钠肠溶片、H2受体阻滞剂如法莫替丁片,睡眠时抬高床头有助于缓解症状。
4. 嗳气嗳气是胃内气体经口腔排出的表现,频繁嗳气可能与吞气症、胃动力障碍相关。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嗳气常与焦虑情绪有关;慢性胃炎患者可能伴随食物发酵产生的异味嗳气。嗳气多因进食过快、碳酸饮料摄入、精神紧张等导致胃内积气。建议调整进食习惯,必要时使用促动力药如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配合心理疏导改善症状。
5. 食欲减退食欲减退可见于多种胃病,胃癌患者可能出现进行性食欲下降伴体重减轻;慢性萎缩性胃炎因胃酸分泌减少导致食欲不振;胃溃疡患者可能因疼痛恐惧进食。食欲减退与炎症因子释放、胃功能受损、肿瘤消耗等有关。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如使用胃蛋白酶合剂帮助消化,贫血患者可补充维生素B12注射液,严重营养不良需肠内营养支持。
胃病患者需注意规律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油腻食物,戒烟限酒,保持情绪稳定。建议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粥、面条,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蛋清。急性发作期以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为主,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出现呕血、黑便、消瘦等警示症状时需及时就医。日常可进行适度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促进胃肠蠕动,避免餐后立即平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