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感染流感通常由流感病毒引起,主要有接触传播、免疫力低下、环境因素、基础疾病、未接种疫苗等原因。流感病毒可通过飞沫、直接接触等途径传播,儿童因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更易感染。
1、接触传播流感病毒通过感染者咳嗽、打喷嚏产生的飞沫传播,儿童在幼儿园、学校等密集场所易发生接触感染。病毒也可附着在玩具、门把手等物体表面,儿童接触后未及时洗手可能经口鼻黏膜感染。建议家长教育孩子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面部,流感高发期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
2、免疫力低下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尤其是6个月至5岁幼儿抗体水平较低。营养不良、睡眠不足、过度疲劳会进一步削弱免疫力。冬季低温干燥环境会降低呼吸道黏膜防御能力。家长需保证孩子均衡饮食,适当补充维生素D,每日睡眠时间婴幼儿需12-16小时,学龄儿童需9-12小时。
3、环境因素密闭通风不良的室内环境会增加病毒传播概率,冬季供暖导致空气干燥会损伤呼吸道纤毛功能。集体生活场所如学校教室、托管机构若消毒不及时易造成聚集性疫情。建议保持室内湿度40-60%,每日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物体表面定期用含氯消毒剂擦拭。
4、基础疾病患有哮喘、先天性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儿童感染后更易出现重症。免疫缺陷疾病如白血病患儿可能发生病毒性肺炎等并发症。这类患儿需在医生指导下接种流感疫苗,出现发热咳嗽症状时应及早就医,可遵医嘱使用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扎那米韦吸入粉雾剂等抗病毒药物。
5、未接种疫苗流感疫苗是预防感染的有效手段,但疫苗保护率受病毒变异影响。6月龄以上儿童应每年接种,通常需2-4周产生抗体。疫苗接种后可能出现局部红肿、低热等反应,家长需观察孩子状态。对鸡蛋严重过敏者禁用疫苗,接种前应告知医生过敏史。目前国内使用的三价流感疫苗可预防甲型H1N1、H3N2和乙型Victoria系病毒。
流感季节家长需注意观察儿童状态,出现持续高热、呼吸急促、精神萎靡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居家护理时保持房间温湿度适宜,提供易消化食物,鼓励多饮温水。恢复期应避免剧烈运动,体温正常48小时后再返校。日常预防措施包括培养洗手习惯、合理增减衣物、保证充足睡眠,集体机构发生疫情时可短期停课阻断传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