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微生态菌群主要包括乳酸杆菌、加德纳菌、支原体、念珠菌、消化链球菌等微生物。这些菌群共同维持阴道微生态平衡,对女性生殖系统健康有重要作用。
1、乳酸杆菌乳酸杆菌是阴道优势菌群,占阴道菌群总量较高比例。该菌能分解糖原产生乳酸,维持阴道酸性环境,抑制有害菌生长。乳酸杆菌还能分泌过氧化氢等抗菌物质,增强阴道局部免疫力。常见的阴道乳酸杆菌包括卷曲乳酸杆菌、詹氏乳酸杆菌等。
2、加德纳菌加德纳菌是阴道常见条件致病菌,在健康女性阴道中少量存在。当阴道微生态失衡时,加德纳菌过度繁殖可能导致细菌性阴道病。该菌能分解蛋白质产生胺类物质,导致阴道分泌物出现鱼腥味。加德纳菌感染常伴随阴道pH值升高。
3、支原体支原体是阴道常见微生物,包括人型支原体和解脲支原体等。正常情况下支原体与其他菌群保持平衡,不引起症状。当免疫力下降或菌群失调时,支原体可能过度增殖,导致阴道炎、宫颈炎等疾病。支原体感染可能引起阴道分泌物增多、外阴瘙痒等症状。
4、念珠菌念珠菌是阴道常见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健康女性阴道内可携带少量念珠菌而不发病。当阴道环境改变时,念珠菌可能大量繁殖导致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典型症状包括豆渣样白带、外阴灼热感等。糖尿病、抗生素使用等因素可能诱发念珠菌感染。
5、消化链球菌消化链球菌是阴道正常菌群组成部分,属于厌氧菌。该菌参与阴道微生态平衡,但在特定条件下可能成为机会致病菌。消化链球菌过度增殖可能与细菌性阴道病有关,常伴随阴道加德纳菌共同作用。该菌感染可能导致阴道分泌物灰白色、均质稀薄等表现。
保持阴道微生态平衡需要注意日常卫生习惯,避免过度清洁阴道内部,选择透气棉质内裤,经期及时更换卫生用品。出现阴道分泌物异常、异味或瘙痒等症状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白带常规检查,明确菌群状况后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避免自行使用阴道冲洗产品或抗生素破坏微生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