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创面可能由糖尿病足、下肢静脉功能不全、压力性损伤、感染、动脉缺血等原因引起。慢性创面通常表现为伤口长期不愈合、渗出液增多、周围皮肤红肿等症状。
1、糖尿病足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长期高血糖会导致周围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使得足部感觉减退、血液循环不良,轻微外伤即可形成难以愈合的溃疡。糖尿病足溃疡通常位于足底或足趾,可能伴有感染、坏死等症状。治疗需控制血糖,清创换药,必要时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银离子敷料、胰岛素注射液局部湿敷等药物辅助愈合。
2、下肢静脉功能不全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会导致血液淤滞、静脉高压,长期可引发小腿皮肤营养障碍,形成静脉性溃疡。溃疡多位于踝关节内侧,边缘不规则,基底有黄色纤维组织渗出。治疗需抬高患肢,使用弹力绷带压迫治疗,配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七叶皂苷钠片、地奥司明片等药物改善静脉回流。
3、压力性损伤长期卧床或坐轮椅的患者因局部持续受压,导致皮肤及皮下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形成压疮。常见于骶尾部、足跟等骨突部位,分为四期,严重者可深达肌肉骨骼。预防需定期翻身减压,使用气垫床,已形成的压疮需清创后使用藻酸盐敷料、磺胺嘧啶银乳膏、胶原蛋白海绵等促进愈合。
4、感染创面继发细菌感染会破坏新生组织,延长愈合过程。常见致病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表现为创面红肿热痛、脓性分泌物、恶臭等。治疗需进行细菌培养,针对性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头孢呋辛酯片等抗生素,同时加强创面引流。
5、动脉缺血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等疾病导致肢体远端供血不足,轻微创伤即可发展为难以愈合的缺血性溃疡。溃疡多位于足趾或足外侧,疼痛剧烈,创面干燥无渗液。治疗需改善血液循环,使用西洛他唑片、贝前列素钠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等药物,严重者需血管介入或旁路手术重建血供。
慢性创面患者需保持创面清洁干燥,避免受压或摩擦,均衡摄入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促进组织修复。吸烟者应戒烟以改善微循环,糖尿病患者需严格监测血糖。创面超过4周未愈或出现发热、恶臭、坏死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专业评估和治疗。日常可适度活动促进血液循环,但避免患肢过度负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