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肺癌需注意影像学检查、病理活检、肿瘤标志物检测、分期评估及基因检测等方面。肺癌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与医学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早期筛查和精准分型对治疗方案选择至关重要。
1、影像学检查:胸部CT是肺癌筛查的首选方法,可发现微小肺结节,低剂量螺旋CT适用于高危人群年度筛查。增强CT能评估肿瘤与血管的关系,PET-CT有助于鉴别良恶性及远处转移。MRI适用于脑转移排查,而X线胸片灵敏度较低,可能漏诊早期病变。
2、病理活检:经皮肺穿刺、支气管镜或胸腔镜获取组织标本是确诊金标准,需明确病理类型如腺癌、鳞癌等。免疫组化检测可辅助分型,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策略差异显著。液体活检如循环肿瘤DNA检测适用于难以取材的患者。
3、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等标志物可作为辅助诊断指标,但特异性有限,需结合其他检查。动态监测标志物水平变化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和复发风险,但不能单独用于确诊。
4、分期评估:采用TNM分期系统评估原发灶范围、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情况,决定手术可行性。脑部MRI、骨扫描等检查可发现隐匿转移灶,III期以上患者通常需综合治疗。
5、基因检测:EGFR、ALK、ROS1等驱动基因检测指导靶向治疗选择,PD-L1表达水平预测免疫治疗效果。二代测序技术可全面分析基因突变谱,为晚期患者提供个性化治疗依据。
建议吸烟者定期进行低剂量CT筛查,出现持续咳嗽、痰中带血等症状应及时就诊。确诊后应戒烟并保持均衡饮食,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治疗期间需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定期复查评估疗效,多学科团队协作可优化全程管理。心理支持与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