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瘙痒可能由真菌感染、过敏反应、局部刺激、细菌性阴道炎或皮肤疾病引起,可通过抗真菌药物、抗组胺药物、屏障保护剂、抗生素治疗或皮肤科用药缓解。
1、真菌感染:
白色念珠菌等真菌感染是外阴瘙痒的常见原因,表现为擦拭后灼热感加剧。可选用克霉唑乳膏、硝酸咪康唑栓等抗真菌药物,同时需保持局部干燥透气。真菌感染易在潮湿环境中复发,建议选择纯棉内裤并避免久坐。
2、过敏反应:
卫生巾、湿巾或洗涤剂中的化学成分可能引发接触性皮炎。氯雷他定片等抗组胺药物可缓解过敏症状,必要时需进行斑贴试验排查过敏原。日常应选用无香型卫生用品,如厕后建议用温水冲洗代替频繁擦拭。
3、机械刺激:
过度擦拭或粗糙厕纸可能损伤皮肤屏障。氧化锌软膏等屏障修复剂能缓解刺激症状,排尿后建议轻拍代替摩擦。糖尿病患者更易出现此类问题,需注意血糖控制。
4、细菌感染:
大肠杆菌等细菌感染可导致尿道口周围红肿热痛。根据药敏结果可选用莫匹罗星软膏等抗生素,伴有尿频尿急需排查尿路感染。日常应遵循从前向后的清洁顺序。
5、皮肤病变:
湿疹、银屑病等慢性皮肤病可能局限于外阴部。氢化可的松乳膏等弱效激素可短期使用,顽固性瘙痒需皮肤科活检确诊。合并白斑样改变应及时排除外阴上皮内瘤变。
建议穿着宽松透气的纯棉内裤,避免使用碱性洗剂清洗外阴。每日保证1500-2000毫升饮水量稀释尿液,减少酸性排泄物刺激。可尝试无糖酸奶补充益生菌,维持会阴部菌群平衡。瘙痒持续超过1周或伴随异常分泌物、溃疡等症状,需妇科检查排除滴虫性阴道炎等特异性感染。夜间瘙痒显著者可冷敷缓解,切忌抓挠导致继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