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晚期介入治疗后发烧可能与感染、肿瘤坏死吸收热、药物反应或胆道梗阻有关,可通过抗感染治疗、物理降温、调整用药方案及胆汁引流等方式缓解。
1. 感染控制介入操作可能导致细菌感染,需进行血常规和血培养检查,确诊后使用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等广谱抗生素,同时监测体温变化。
2. 吸收热处理肿瘤组织坏死释放致热原引发吸收热,体温多波动在38℃左右,可选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片等退热药物配合温水擦浴物理降温。
3. 药物反应化疗栓塞药物可能引起药物热,表现为用药后24-72小时发热,需评估是否调整介入用药方案或联用地塞米松等抗过敏药物。
4. 胆道管理肿瘤压迫胆管导致胆管炎时会出现寒战高热,需通过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解除梗阻,并联合使用熊去氧胆酸胶囊改善胆汁淤积。
患者需保持口腔清洁,每日监测体温3次,记录发热时间和伴随症状,出现持续高热或意识改变应立即通知医生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