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癌可能由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化学致癌物接触、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尿道狭窄等因素引起,治疗需根据分期选择手术切除、放疗或化疗。
1、慢性炎症反复尿路感染或尿道结石长期刺激黏膜,可能诱发细胞异常增生。日常需保持会阴清洁,及时治疗泌尿系统感染,医生可能建议使用左氧氟沙星、头孢克肟等抗生素控制炎症。
2、化学暴露长期接触染料、橡胶等工业化学品可能损伤尿道黏膜。职业防护需佩戴护具并定期体检,确诊后医生可能开具顺铂、吉西他滨等化疗药物。
3、HPV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16/18型感染与鳞状细胞癌相关。预防应接种HPV疫苗,治疗需采用根治性尿道切除术,配合紫杉醇等药物辅助治疗。
4、尿道狭窄外伤或医源性损伤导致的尿道狭窄可能增加癌变风险。定期尿道扩张可改善排尿,进展期需行尿道成形术或全尿道切除术。
日常应戒烟限酒,避免憋尿及辛辣饮食,出现血尿、排尿困难等症状需立即就诊泌尿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