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慢性腹泻可能由乳糖不耐受、饮食不当、肠道菌群失调、感染性肠炎等原因引起,需结合具体病因采取调整饮食、补充益生菌或抗感染等措施。
1、乳糖不耐受部分婴幼儿因缺乏乳糖酶导致乳糖消化障碍,表现为进食母乳或奶粉后腹泻腹胀。家长需更换无乳糖配方奶粉,可遵医嘱使用乳糖酶补充剂如乳糖酶胶囊、乳糖酶颗粒等。
2、饮食不当过早添加辅食或食物过敏可能刺激肠道。家长需暂停可疑过敏原如牛奶蛋白,逐步引入水解蛋白奶粉,必要时使用蒙脱石散等肠道黏膜保护剂。
3、肠道菌群失调长期使用抗生素或免疫力低下可能导致菌群紊乱。建议家长补充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益生菌制剂,配合膳食纤维摄入。
4、感染性肠炎轮状病毒或细菌感染可损伤肠黏膜,伴随发热呕吐。需进行大便检测确诊,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联合消旋卡多曲颗粒控制症状,细菌感染时需用阿奇霉素等抗生素。
保持喂养器具清洁,腹泻期间注意补液防脱水,若持续2周以上或出现血便需及时儿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