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慢性腹泻指持续超过2周的排便次数增多或粪便性状改变,常见原因包括感染后肠功能紊乱、乳糖不耐受、食物过敏、炎症性肠病等。
1、感染后肠功能紊乱病毒或细菌感染后可能损伤肠黏膜,导致双糖酶活性下降引发渗透性腹泻。建议家长调整饮食结构,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口服补液盐Ⅲ。
2、乳糖不耐受继发性乳糖酶缺乏是常见诱因,表现为进食乳制品后腹胀腹泻。家长需暂时改用无乳糖配方奶粉,配合乳糖酶制剂如乳酶生片、胰酶肠溶胶囊辅助消化。
3、食物蛋白过敏牛奶蛋白或鸡蛋过敏可能诱发免疫反应性腹泻。家长应严格回避过敏原,必要时使用深度水解蛋白奶粉,药物可选西替利嗪滴剂、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抗过敏。
4、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可能引起黏液脓血便伴生长发育迟缓。需通过肠镜确诊,治疗常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泼尼松片控制炎症,严重者需生物制剂干预。
患儿日常应记录饮食排便日记,避免高糖高脂食物,注意臀部皮肤护理。若出现脱水征象或体重下降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