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感染艾滋病毒可以进行抗病毒治疗,有助于降低母婴传播风险并保护孕妇健康。抗病毒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严格用药,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
孕妇感染艾滋病毒后,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减少病毒载量。常用药物包括齐多夫定片、拉米夫定片和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等,这些药物能通过胎盘屏障为胎儿提供保护。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病毒载量和免疫功能,评估治疗效果。孕妇可能出现恶心、乏力等药物不良反应,但多数症状可控。
未经治疗的艾滋病毒感染孕妇,病毒可能通过胎盘、分娩过程或母乳喂养传播给胎儿。孕晚期病毒载量过高会增加早产和低出生体重风险。部分抗病毒药物可能引起妊娠期肝酶升高或贫血,需加强产检频率。存在机会性感染的孕妇需要联合其他药物治疗,可能增加用药复杂性。
艾滋病毒感染孕妇应坚持规范用药直至分娩,产后仍需继续治疗。避免母乳喂养以防止病毒传播,选择配方奶粉喂养新生儿。新生儿出生后需接受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定期进行艾滋病毒检测。保持良好营养状态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建议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出现发热、皮疹等异常症状时需及时就医调整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