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刺瘤主要表现为皮肤局部隆起、中央有黑色角质栓、可挤出白色分泌物,常见于面部、背部和胸部。对人体危害从轻度炎症到继发感染不等,极少数可能发展为瘢痕或囊肿。
1、外观特点粉刺瘤呈圆形或椭圆形隆起,直径通常小于5毫米,中央可见黑色角质栓,挤压时可排出白色脂质分泌物,周围皮肤可能发红。
2、好发部位多发于皮脂腺丰富的区域,包括面部T区、背部肩胛间区和胸部,这些部位皮脂分泌旺盛容易堵塞毛囊口。
3、炎症反应细菌感染时可出现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常见致病菌为痤疮丙酸杆菌,可能发展为脓疱或结节。
4、继发损害反复挤压可能导致真皮层损伤形成凹陷性瘢痕,深部炎症可能形成囊肿,极少数情况下会遗留色素沉着。
保持皮肤清洁避免过度挤压,出现明显红肿疼痛时需就医处理,医生可能建议外用维A酸类药物或抗生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