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酸过少可通过胃酸分泌功能检测、胃镜检查、血清胃泌素测定等方式诊断。胃酸过少可能与萎缩性胃炎、自身免疫性胃炎、长期使用抑酸药物、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部手术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腹胀、早饱、消化不良、营养吸收障碍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
1、胃酸分泌功能检测通过胃酸分析试验直接测量胃液pH值和胃酸分泌量。常用五肽胃泌素刺激试验,若基础胃酸排出量低于正常值或高峰酸排量显著减少,可提示胃酸分泌不足。该检测需空腹状态下经鼻插入胃管抽取胃液,需在专业医疗机构进行。
2、胃镜检查胃镜可直观观察胃黏膜状态,萎缩性胃炎患者可见胃黏膜变薄、血管透见。结合病理活检若发现胃底腺主细胞和壁细胞减少,是诊断胃酸过少的金标准。胃镜检查还能排查胃癌等器质性疾病,检查前需禁食8小时。
3、血清胃泌素测定胃酸过少会导致反馈性胃泌素升高。空腹血清胃泌素水平超过正常值3-5倍时提示胃酸缺乏,常见于自身免疫性胃炎。需注意某些质子泵抑制剂也会引起胃泌素升高,检测前应停药2周。
4、营养指标检测长期胃酸不足可导致维生素B12、铁、钙等吸收障碍。血清维生素B12水平降低伴巨幼细胞性贫血,或铁蛋白下降伴缺铁性贫血,均可能间接反映胃酸分泌减少。这类患者常需同时检测内因子抗体。
5、症状评估餐后腹胀、早饱感、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等消化不良症状持续存在,特别是对常规抑酸治疗无效时,应怀疑胃酸过少。部分患者会出现舌炎、口角炎等B族维生素缺乏表现,或骨质疏松等钙吸收障碍症状。
日常应注意规律进食易消化食物,避免暴饮暴食。可适量食用山楂、柠檬等酸性食物刺激胃酸分泌,但胃黏膜受损者慎用。长期胃酸过少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维生素B12注射液、乳酸亚铁片、葡萄糖酸钙片等营养素,并定期监测胃功能和营养状态。避免自行长期服用抑酸药物,胃部不适应及时就诊明确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