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上出现米粒状疙瘩可能由生理性改变、慢性炎症、病毒感染、良性肿瘤等原因引起,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医学检查明确诊断。
1、生理性改变宫颈纳氏囊肿是常见生理现象,由腺体分泌物潴留形成,通常无须治疗。建议定期妇科检查观察变化。
2、慢性炎症长期宫颈炎可能导致组织增生,表现为颗粒样改变。可能与反复感染、卫生习惯等因素有关,可通过抗炎栓剂如保妇康栓、消糜栓配合物理治疗改善。
3、病毒感染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可引发尖锐湿疣或低危型病变,表现为簇状小突起。需进行HPV分型检测,确诊后可采用干扰素栓、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等抗病毒治疗。
4、良性肿瘤宫颈息肉或微小肌瘤可能呈现颗粒样外观,通常伴随接触性出血。宫腔镜检查可明确性质,必要时行电切术治疗。
发现宫颈异常突起应及时就诊,避免自行用药。保持外阴清洁干燥,性生活使用避孕套可降低感染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