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上起小米粒一样的小疙瘩可通过清洁护理、局部用药、调整饮食、就医治疗等方式改善。该症状通常由油脂分泌过多、毛囊角化异常、过敏反应、痤疮或粟丘疹等原因引起。
1、清洁护理每日使用温和氨基酸洁面产品清洁面部,避免过度揉搓。油脂分泌过多可能与熬夜、高糖饮食有关,表现为T区泛油光,建议减少乳制品摄入并定期更换枕巾。
2、局部用药遵医嘱使用维A酸乳膏改善毛囊角化,伴随白色角质栓时可联用水杨酸软膏。过敏反应可能与接触花粉或化妆品有关,表现为瘙痒性红疹,可短期外用氢化可的松乳膏。
3、调整饮食减少高升糖指数食物摄入,每日补充足量维生素A和锌。毛囊角化异常通常有家族遗传倾向,表现为上臂外侧鸡皮样丘疹,建议增加深海鱼类和坚果摄入。
4、就医治疗顽固性痤疮可能与雄激素水平异常有关,表现为炎性脓疱,医生可能开具过氧苯甲酰凝胶。粟丘疹需专业消毒后针挑处理,切忌自行挤压。
症状持续加重或伴随红肿热痛时,应及时至皮肤科进行真菌镜检或伍德灯检查,治疗期间避免使用厚重化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