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患者生存期差异较大,主要与病毒类型、肝功能代偿程度、治疗依从性及并发症控制有关,代偿期肝硬化患者10年生存率可达80%以上。
1、病毒类型:乙型肝炎病毒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主要病因,抗病毒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常用药物包括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索磷布韦维帕他韦。
2、肝功能分级:Child-Pugh分级A级患者预后较好,B级患者需密切监测,C级患者可能需肝移植评估,伴随腹水或肝性脑病需及时干预。
3、治疗规范性:规律抗病毒治疗可抑制病毒复制,未治疗者易进展为肝硬化,合并酒精性肝病会加速病情恶化,需戒酒并监测肝纤维化指标。
4、并发症管理: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肝性脑病等并发症会缩短生存期,定期胃镜检查及血氨监测有助于早期发现,必要时行TIPS手术。
建议肝炎患者每3-6个月复查肝功能、病毒载量及超声,保持优质蛋白饮食并避免肝毒性药物,接种甲肝乙肝疫苗预防重叠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