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小便时尿道口疼痛可能由尿道炎、尿路感染、尿路结石、前列腺炎、尿道损伤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感染治疗、排石治疗、消炎镇痛等方式缓解。
1、尿道炎:尿道炎是尿道黏膜的炎症反应,常见病原体包括大肠杆菌、淋球菌等。细菌感染会导致尿道黏膜充血水肿,排尿时尿液刺激引发疼痛。治疗需根据病原体选择敏感抗生素,同时增加饮水量促进排尿冲刷尿道。
2、尿路感染:膀胱或肾脏的细菌感染可能引起排尿疼痛,常伴有尿频尿急症状。感染会导致尿路上皮细胞受损,排尿时尿液刺激神经末梢产生痛感。确诊需进行尿常规和尿培养检查,治疗以抗生素为主,配合碱化尿液缓解症状。
3、尿路结石:尿道或膀胱结石在排尿时移动可能划伤尿道黏膜,造成尖锐疼痛。结石刺激还会引起尿道痉挛,加重排尿不适。治疗需根据结石大小选择药物排石或体外冲击波碎石,多饮水有助于小结石排出。
4、前列腺炎:男性前列腺炎症可能放射至尿道口,引起排尿末段疼痛。炎症导致前列腺充血肿胀,压迫尿道产生不适。治疗包括抗生素、α受体阻滞剂等药物,配合温水坐浴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5、尿道损伤:尿道外伤或医源性操作可能导致黏膜损伤,排尿时尿液刺激创面引发疼痛。损伤后易继发感染,需保持局部清洁,必要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日常应注意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避免憋尿,每天饮水2000毫升以上稀释尿液。饮食宜清淡,限制辛辣刺激性食物,可适量食用西瓜、梨等利尿水果。出现持续疼痛或伴随发热、血尿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导致感染扩散。女性应注意经期卫生,性生活前后及时排尿冲洗尿道;男性应避免久坐压迫会阴部,适度运动促进盆腔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