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可通过石膏固定、支具保护、药物治疗、康复训练、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通常由直接暴力、间接扭转力、骨质疏松、运动损伤、长期慢性劳损等原因引起。
1、石膏固定:
稳定性骨折首选石膏固定4-6周。短腿石膏需包裹足踝至小腿中段,保持踝关节中立位。固定期间需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折对位情况,避免过早负重导致移位。拆除石膏后需逐步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
2、支具保护:
轻度移位骨折可选用行走靴或硬底鞋保护。支具需提供足弓支撑和外侧保护,允许部分负重行走。穿戴时间通常为4-8周,需配合冰敷和抬高患肢减轻肿胀。定期调整支具松紧度避免皮肤压疮。
3、药物治疗:
疼痛明显时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洛索洛芬钠、塞来昔布缓解症状。骨质疏松患者需配合阿仑膦酸钠等抗骨吸收药物。中药活血化瘀制剂如跌打丸可辅助使用。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循医嘱。
4、康复训练:
拆除固定装置后需进行踝泵运动、足趾抓毛巾等肌力训练。水中行走和静态自行车可改善关节活动度。平衡垫训练能恢复本体感觉。康复周期约2-3个月,需避免跳跃和剧烈扭转动作。
5、手术治疗:
严重移位或关节内骨折需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常用空心螺钉或微型钢板固定骨折端。术后2周拆线,6-8周逐步负重。运动员等特殊人群可考虑早期手术干预。
骨折恢复期应保证每日摄入1000mg钙质和800IU维生素D,多食用乳制品、深绿色蔬菜。避免吸烟饮酒影响骨愈合。睡眠时抬高患肢15厘米促进静脉回流。康复阶段可进行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逐步增加运动强度需以无痛为原则。定期复查X线确认骨折愈合进度,完全愈合通常需要3-6个月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