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厚度22毫米通常提示异常增厚,可能与生理性变化、内分泌紊乱、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炎或子宫内膜癌等因素有关。
1、生理性变化:
月经周期中排卵后黄体期子宫内膜会自然增厚,但22毫米明显超过正常范围通常不超过16毫米。这种情况需结合月经周期判断,若处于月经前1-2周且无其他症状,可暂观察。
2、内分泌紊乱:
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等疾病会导致雌激素持续刺激内膜生长。伴随月经紊乱、痤疮等症状时,需检查性激素六项和甲状腺功能,必要时采用孕激素药物调节周期。
3、子宫内膜增生:
长期无排卵或雌激素补充过量可能引发单纯型或复杂型增生。典型表现为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确诊需依靠诊刮病理检查,治疗包括孕激素药物和宫腔镜下内膜切除术。
4、子宫内膜炎:
慢性炎症刺激可使内膜增厚伴水肿,常见于流产后或宫腔操作史患者。除异常出血外,可能出现下腹坠痛、白带异味,需进行抗感染治疗并配合中药灌肠等物理疗法。
5、子宫内膜癌:
绝经后妇女出现内膜增厚需高度警惕,尤其伴有阴道不规则流血时。癌变通常表现为不均质增厚,确诊依赖分段诊刮,早期可行子宫全切术配合放化疗。
建议及时进行阴道超声复查和肿瘤标志物检测,避免摄入含雌激素的保健品。日常保持外阴清洁,经期禁止盆浴,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盆腔血液循环。40岁以上女性每年应做妇科检查,出现经期延长或绝经后出血需立即就医。饮食上增加十字花科蔬菜摄入,限制高脂肪食物,维持标准体重有助于激素水平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