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分泌性中耳炎可通过保持鼻腔通畅、药物治疗、鼓膜穿刺、鼓膜置管等方式治疗。分泌性中耳炎通常由上呼吸道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过敏性鼻炎、腺样体肥大等原因引起。
1、保持鼻腔通畅:家长需帮助宝宝清理鼻腔分泌物,可使用生理盐水喷鼻或吸鼻器,避免用力擤鼻。上呼吸道感染时鼻腔充血肿胀可能导致咽鼓管阻塞。
2、药物治疗:家长需遵医嘱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黏液溶解剂如乙酰半胱氨酸、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咽鼓管功能障碍可能与炎症反应有关,表现为耳闷、听力下降。
3、鼓膜穿刺:医生可能建议进行鼓膜穿刺抽液,适用于积液较多且持续不消退的情况。过敏性鼻炎可能导致咽鼓管黏膜水肿,需同时控制过敏症状。
4、鼓膜置管:对于反复发作或持续3个月以上的患儿,可能需行鼓膜置管术。腺样体肥大可能压迫咽鼓管开口,需评估是否需腺样体切除。
家长需注意观察宝宝听力变化,避免二手烟刺激,哺乳时保持头高位,定期复查耳内镜和听力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