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乳突炎和分泌性中耳炎可通过发病机制、症状特点、检查结果及治疗方式区分,主要差异体现在感染来源、耳部积液性质、疼痛程度和并发症风险。
1. 发病机制中耳乳突炎多由急性中耳炎扩散至乳突气房导致细菌感染,常见致病菌为肺炎链球菌;分泌性中耳炎则因咽鼓管功能障碍引发无菌性积液,多与过敏或气压变化有关。
2. 症状特点中耳乳突炎表现为剧烈耳痛、发热及乳突区压痛,可能伴耳后红肿;分泌性中耳炎以耳闷胀感、听力下降为主,疼痛轻微且无发热。
3. 检查结果耳镜检查显示中耳乳突炎可见鼓膜充血膨隆,CT可见乳突气房浑浊;分泌性中耳炎鼓膜呈琥珀色或气泡影,声导抗测试呈B型曲线。
4. 治疗方式中耳乳突炎需静脉抗生素如头孢曲松,严重者需乳突切开术;分泌性中耳炎采用鼻喷激素如布地奈德,顽固积液可行鼓膜置管。
若出现持续耳部不适或听力障碍,建议尽早就医完善耳镜及听力检查,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