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洞发炎多数情况下可以自行好转。轻度炎症可能由细菌感染、局部刺激、护理不当或过敏反应引起,通常表现为红肿、疼痛或分泌物增多。
1. 细菌感染耳洞穿刺后未严格消毒可能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可用碘伏局部消毒,避免触碰,必要时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或红霉素软膏。
2. 局部刺激佩戴金属耳钉可能引发接触性皮炎。应更换为医用钛钢或纯金耳饰,保持干燥,过敏者可短期使用氢化可的松乳膏。
3. 护理不当沾水或频繁转动耳钉会延缓愈合。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洁两次,避免游泳或汗液浸泡,可配合使用氯己定含漱液稀释后冲洗。
4. 过敏反应镍金属过敏常见于廉价饰品。立即移除致敏耳钉,口服氯雷他定片,局部涂抹地奈德乳膏缓解症状。
若三天内无改善或出现发热、化脓,应及时就医。恢复期避免辛辣饮食,保证优质蛋白摄入有助于组织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