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耳洞后长肉疙瘩可能与瘢痕增生、感染、异物反应、瘢痕体质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药物涂抹、激光治疗、手术切除等方式处理。
1、瘢痕增生耳洞部位皮肤损伤后胶原过度修复形成增生性瘢痕,表现为红色硬结伴瘙痒。可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如曲安奈德,或使用硅酮凝胶抑制增生。
2、局部感染细菌感染导致肉芽组织过度生长形成脓性肉芽肿,伴随红肿疼痛。需外用莫匹罗星软膏等抗生素,严重时口服头孢克洛控制感染。
3、异物反应耳钉材质刺激引发慢性炎症反应,形成质软肉色疙瘩。更换医用钛合金耳钉,局部涂抹氢化可的松乳膏减轻炎症。
4、瘢痕体质遗传因素导致创伤后易形成瘢痕疙瘩,表现为超出伤口范围的紫红色肿物。需早期采用曲安奈德注射联合压力疗法干预。
避免抓挠刺激疙瘩,保持耳部清洁干燥,发现疙瘩持续增大或化脓应及时就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