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早期是指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后的初始阶段,及时识别和干预可显著延缓疾病进展并降低传播风险。
HIV感染后2-4周可能出现急性期症状,包括发热、咽痛、淋巴结肿大等类似流感表现。此时病毒在体内快速复制,血液中病毒载量达到高峰,传染性极强。早期诊断能帮助感染者及时接受抗病毒治疗,通过抑制病毒复制保护免疫系统功能。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可使病毒载量降至检测限以下,大幅减少通过性接触或血液传播的概率。
未经治疗的HIV感染者在8-10年内可能发展为艾滋病期,出现严重机会性感染或肿瘤。早期启动治疗能维持CD4+T淋巴细胞数量,避免免疫系统不可逆损伤。我国现行防治指南推荐确诊后立即开始治疗,使用替诺福韦联合拉米夫定为基础方案,配合多替拉韦等整合酶抑制剂。早期治疗者预期寿命接近普通人群,且能正常工作和生活。
建议发生高危行为后72小时内使用阻断药物,28天完整疗程预防成功率超过80%。日常应避免共用注射器、确保性行为防护,医疗机构需严格执行消毒规范。确诊感染者须遵医嘱定期检测CD4细胞和病毒载量,保持规律服药以维持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