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过多摄入反式脂肪酸需通过识别食品标签、调整烹饪方式、选择天然食材等综合措施实现。反式脂肪酸主要来源于氢化植物油加工食品、高温油炸食品及部分天然动物脂肪,长期过量摄入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1、识别食品标签购买预包装食品时仔细查看营养成分表,避免选择含氢化植物油、人造奶油、植脂末等成分的产品。根据国家标准,反式脂肪酸含量≤0.3克/100克可标注为“0”,但仍建议减少此类食品摄入频率。
2、改良烹饪方式减少高温煎炸烹饪,改用蒸煮、炖焖等低温加工方法。反复使用的食用油易产生反式脂肪酸,建议控制油温不超过180℃,且避免重复使用超过3次。家庭自制烘焙时可选用天然黄油替代人造起酥油。
3、优选天然食材增加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深海鱼类等天然食物比例。动物性食品中牛羊肉、乳制品含微量天然反式脂肪酸,但无需刻意回避,优先控制加工食品摄入更为关键。
4、限制快餐零食减少食用炸鸡、薯条、蛋糕等快餐及预包装零食。这类食品常使用氢化油延长保质期,单份可能含超过每日建议限量的反式脂肪酸。可选择无添加坚果、酸奶等健康零食替代。
5、关注特殊人群孕妇、儿童及心血管疾病患者需严格控制反式脂肪酸摄入。家长应为儿童准备新鲜辅食,避免购买含代可可脂的糖果饼干。特殊人群每日反式脂肪酸摄入量建议低于总热量1%。
日常饮食中可增加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橄榄油、坚果等食物,有助于平衡脂肪酸比例。定期体检监测血脂指标,发现异常及时调整膳食结构。养成阅读食品标签的习惯,优先选择标注“不含反式脂肪酸”的产品,逐步建立低反式脂肪酸的饮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