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加快可能由生理性因素、心血管疾病、内分泌异常、药物作用及心理因素等多种原因引起。
1、生理性因素:
剧烈运动、情绪激动或饮用含咖啡因饮料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窦性心动过速。这种心率增快通常在休息后可自行缓解,建议避免过度摄入刺激性饮品,保持规律作息。
2、心血管疾病:
心律失常如房颤、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可直接导致心悸,可能与心肌缺血、心脏传导系统异常有关。患者常伴胸闷、气促,需通过心电图确诊,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包括普罗帕酮、胺碘酮等。
3、内分泌异常:
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增强心肌收缩力与心率。典型症状包括多汗、消瘦,需检测甲状腺功能,治疗可采用甲巯咪唑等抗甲状腺药物。
4、药物作用:
支气管扩张剂、抗抑郁药等可能引起心动过速副作用。使用这类药物期间出现心悸应咨询必要时调整用药方案。
5、心理因素:
焦虑症、惊恐发作时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会导致心悸,常伴呼吸困难、手足麻木。认知行为治疗和放松训练可改善症状,严重时需配合抗焦虑药物。
日常应注意监测静息心率,成人正常值为60-100次/分。建议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若心悸反复发作或伴随胸痛、晕厥,需及时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等专科检查。控制体重、戒烟限酒也有助于维持心血管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