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鱼胆可能对人体产生毒性影响,严重时可导致肝肾损伤甚至死亡。鱼胆中含有鲤醇硫酸酯钠、氢氰酸等有毒物质,误食后可能引发中毒反应。
鱼胆中毒的早期症状通常在误食后2-6小时出现,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不适。随着毒素吸收,可能出现肝区疼痛、黄疸等肝功能损害表现,或出现少尿无尿等肾功能异常。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头晕头痛、四肢麻木等神经系统症状。
鱼胆中毒的严重程度与摄入量、鱼种有关。青鱼、草鱼、鲤鱼等常见淡水鱼的胆汁毒性较强。儿童因体重较轻,更易发生严重中毒。对于原有肝肾疾病患者,鱼胆中毒可能加重器官损伤,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危重情况。
若发生鱼胆误食,应立即停止食用并保留剩余鱼胆样本。可饮用大量温水催吐,但禁止自行服用药物。建议尽快就医进行洗胃、导泻等处理,必要时需血液净化治疗。日常处理鱼类时应完整去除胆囊,避免胆汁污染鱼肉。烹饪前仔细检查鱼腹,确保无胆囊残留。家长需特别注意儿童饮食安全,避免误食鱼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