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尿蛋白可能是肾炎的表现之一,但也可能与其他肾脏疾病或非肾脏因素有关。高血压尿蛋白通常由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管间质病变、药物性肾损伤等原因引起,建议及时就医完善尿常规、肾功能、肾脏超声等检查明确诊断。
1、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可导致肾小球内高压和血管硬化,表现为尿蛋白阳性。患者可能出现夜尿增多、轻度水肿等症状。治疗需严格控压,常用缬沙坦胶囊、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等降压药,配合低盐优质蛋白饮食。尿蛋白持续存在时可能需联用黄葵胶囊等护肾药物。
2、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累及肾脏时会出现微量白蛋白尿,后期发展为显性蛋白尿。典型表现为泡沫尿、进行性肾功能下降。除控制血糖外,可选用阿托伐他汀钙片调节血脂,配合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改善微循环,必要时需进行肾脏替代治疗。
3、慢性肾小球肾炎免疫介导的肾小球损伤常以蛋白尿为首发表现,可能伴血尿、高血压。病理类型多样,如IgA肾病需用百令胶囊调节免疫,膜性肾病可能需他克莫司胶囊治疗。肾穿刺可明确病理诊断,指导个体化用药。
4、肾小管间质病变药物毒性、代谢异常等因素可损伤肾小管,出现低分子蛋白尿。临床表现包括尿β2微球蛋白升高、肾性糖尿等。需停用肾毒性药物,纠正电解质紊乱,必要时用金水宝胶囊保护肾小管上皮细胞。
5、药物性肾损伤非甾体抗炎药、抗生素等可能引起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和蛋白尿。常见于老年、脱水患者,表现为用药后突发尿检异常。应立即停用可疑药物,静脉补液促进排泄,严重时需用复方α-酮酸片辅助治疗。
高血压患者出现尿蛋白需每日监测血压和尿量,限制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蛋白漏出。肥胖者应控制体重指数在24以下,戒烟限酒。定期复查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和肾小球滤过率,若24小时尿蛋白超过1克或伴有血肌酐升高,需肾内科专科治疗。注意避免使用肾毒性中药如关木通、广防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