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排尿疼痛可能由尿道炎、膀胱炎、阴道炎、尿路结石、外阴皮肤病变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感染治疗、局部清洁、药物缓解等方式改善。
1、尿道炎:
尿道黏膜受细菌感染引发炎症反应,常见病原体包括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典型表现为排尿灼痛伴尿频尿急,尿道口可能出现红肿。需进行尿常规检查确诊,治疗以抗生素为主,同时需保持会阴部干燥清洁。
2、膀胱炎:
膀胱黏膜感染导致炎症刺激,疼痛多位于下腹部并向尿道放射。可能伴随尿液浑浊、血尿等症状。发病与饮水不足、憋尿等不良习惯相关,确诊后需足疗程使用敏感抗生素,建议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
3、阴道炎:
念珠菌或滴虫等病原体感染阴道时,炎性分泌物可能刺激尿道口周围皮肤。特征表现为外阴瘙痒伴排尿刺痛,白带异常增多。需通过白带常规明确病原体类型,采用针对性阴道栓剂治疗,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
4、尿路结石:
输尿管末端或膀胱结石移动时可能划伤尿路黏膜,引发剧烈刺痛感。疼痛常呈阵发性,可能向会阴部放射。需通过B超或CT明确结石位置大小,小于6毫米的结石可通过药物排石,较大结石需体外冲击波碎石。
5、外阴皮肤病变:
外阴湿疹、疱疹等皮肤疾病可能累及尿道口周围组织。表现为局部皮肤红斑、水疱伴排尿时烧灼感。需保持患处透气干燥,避免抓挠,根据病因使用抗病毒药膏或激素类软膏。
建议穿着纯棉透气内裤,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但避免过度使用洗剂。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出现持续疼痛、发热或血尿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经期前后需特别注意会阴卫生,性生活前后注意清洁。长期反复发作需排查糖尿病等基础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