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性阴道炎清洗外阴可使用碳酸氢钠溶液、硼酸溶液或清水,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液。清洗方式主要有温水坐浴、局部冲洗、药物辅助清洗、保持干燥和选择透气内裤。
1、温水坐浴:
将适量温水倒入干净容器中,水温控制在38-40摄氏度,坐浴10-15分钟。这种方式能缓解外阴瘙痒和灼热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坐浴后需用干净毛巾轻轻擦干,避免用力擦拭导致皮肤损伤。
2、局部冲洗:
使用2%-4%碳酸氢钠溶液或3%硼酸溶液进行外阴冲洗,每日1-2次。碳酸氢钠溶液能改变阴道酸碱环境,抑制霉菌生长;硼酸溶液具有轻微抑菌作用。冲洗时注意力度轻柔,避免将液体冲入阴道内部。
3、药物辅助清洗:
在医生指导下可使用含聚维酮碘或氯己定的外用洗剂。这类药物具有广谱抗菌作用,能辅助控制霉菌感染。使用时需严格按照医嘱,避免长期使用导致菌群失调或皮肤刺激。
4、保持干燥:
清洗后需用干净毛巾轻轻拍干外阴,必要时可用吹风机低温档吹干。潮湿环境易滋生霉菌,保持外阴干燥能减少复发几率。避免穿着潮湿泳衣或运动裤过久,及时更换被汗水浸湿的内衣裤。
5、选择透气内裤:
穿着纯棉或透气性好的内裤,避免化纤材质。每日更换清洗内裤,建议煮沸消毒或阳光下暴晒。经期勤换卫生巾,避免使用含香精的卫生护垫,减少对外阴皮肤的刺激。
霉菌性阴道炎患者日常应注意饮食调理,减少高糖食物摄入,适当补充含益生菌的酸奶或发酵食品。避免长期使用抗生素,保持规律作息以提高免疫力。治疗期间暂停性生活,伴侣需同步检查。症状持续或加重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配合抗真菌药物治疗,不可自行滥用洗液或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