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太阳可以帮助人体合成维生素D,但不能直接产生其他维生素。皮肤在紫外线B的照射下可将7-脱氢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3,再经肝肾代谢为活性形式。维生素A、B族、C、E等需通过食物摄取,阳光无法直接合成。
紫外线B波段作用于皮肤时,能触发维生素D前体的光化学反应。这一过程受季节、肤色、日照时长等因素影响。夏季正午阳光充足时,裸露四肢晒10-15分钟即可满足每日需求;冬季或高纬度地区可能需延长至30分钟。深色皮肤因黑色素阻挡紫外线,合成效率较低,需增加暴露时间。玻璃会阻隔紫外线B,室内隔着窗户晒太阳无效。老年人皮肤合成能力下降,更需注意补充。
过度暴晒可能引发晒伤、光老化甚至皮肤癌,建议避开10:00-14:00强时段。防晒霜会显著降低维生素D合成,可在短时无防护日晒后再涂抹。婴幼儿皮肤娇嫩,应选择清晨或傍晚阳光柔和时进行,并严格控制时长。白癜风患者等特殊人群需医生指导。脂溶性维生素D可在体内储存,但长期过量补充可能导致中毒,血液检测可帮助判断是否需要额外补充剂。
建议结合适量日晒与均衡饮食,动物肝脏、深海鱼、蛋黄等含天然维生素D。全谷物、新鲜蔬菜水果可提供其他必需维生素。户外活动时做好眼部防护,佩戴防紫外线墨镜。定期监测血钙和维生素D水平,缺乏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维生素D滴剂或维生素D2软胶囊等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