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赵长青主任医师
-
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科室: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 慢性额窦炎的鼻内镜中线引流技术
- 鼻窦囊肿容易复发如何治疗?
- 鼻中隔穿孔的预防与治疗
- 关注鼻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
- 慢性泪囊炎治疗的突破??内镜下...
- 前颅底隧道工程??兼谈慢性额窦...
- 常规手术与非常规手段??兼谈鼻...
- 鼻息肉5次手术后复发的治疗??...
- 愚公移山 感到上帝??听课有感
- 貌似咽部溃疡的白塞病长期误诊误...
- 鼻腔流“水”须警惕??兼谈脑脊...
- 关注鼻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
- 鼻腔流“水”须警惕??兼谈脑脊...
- 复杂额窦手术的经验分享
- 慢性泪囊炎治疗的突破??内镜下...
- 在观摩中学习
- 浅谈慢性鼻窦炎的疗效评定
- 愚公移山 感到上帝??听课有感
- 鼻内镜下蝶窦腔内翼管神经切断术...
- 鼻息肉5次手术后复发的治疗??...
-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咽喉头...
- 中秋祝福
- 全国聋病基因诊治暨鼻内镜手术进...
- 貌似咽部溃疡的白塞病长期误诊误...
- 我中奖了!
- 鼻内镜下经鼻腔眶内异物取出术
- 常规手术与非常规手段??兼谈鼻...
- 书香醉我何须花??写在参编第八...
- 前颅底隧道工程??兼谈慢性额窦...
- 打动听者的艺术??兼介绍聆听播...
- 门诊日志
- 荣誉属于昨天??写在获得中华医...
- 医学科普是医生义不容辞的职责
- 科学的进步不等于医学的完美无缺...
- 如何看待专家的建议?兼介绍一例...
- 我酷爱的岗位??写在“小别”一...
- 鼻过敏合并鼻窦炎是否需要手术?
- 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中国名医赵长青
- 躯体疾病与精神心理
- 别样的收藏 一生的奉献 ?? ...
- 同一疾病到底有多少种治疗选择?...
- 向前辈学习什么
- 打呼噜与呼吸道疾病的关系
- 关于治病救人的一点思考
- 以毒攻毒 适者生存??话说脱敏...
- 特殊体质 + 外界刺激 = 临...
- 学术交流的目的是提高医术服务病...
- 为中文版《额窦》写几句话
- 医德,最重要的是医术??访山西...
- 赵长青教授当选中华耳鼻咽喉头颈...
- 周 末 历 险 记
- 研究生培养要求
- 观 摩 也 是 学 习??参观...
- 谈谈过敏性鼻炎
- 上幼儿园时哭的,一大声说话长时...
- 小儿鼻塞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 “以小见大,谈古论今,悟其精髓...
-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
- 我 与 ...
- 鼻内镜手术常识
- 厚积薄发??兼谈临床基本功的锤...
- 如何审阅稿件-美国鼻科学杂志审...
- 闻“声”辨病
- 怎样做学术演讲
- 秋防变应性鼻炎??访山西医科大...
- 如何审阅稿件-美国鼻科学杂志审...
- 《额窦》中文版主译-赵长青简介
- 个人是医院的名片,医院是个人的...
- 警惕儿童异物
- 耐人寻味的教学查房
- 我 与 它??读刘亮程散文有感
- 门诊就医概要
- 述评;鼻内镜微创手术亟待规范
- 再次鼻内镜鼻窦手术值得关注的几...
- 关于医患关系之我见??兼谈疾病诊治的一点经验
- 作者:赵长青|发布时间:2009-12-04|浏览量:979次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赵长青
俗话说,食五谷杂粮者得百病。几乎没有不得病的神仙,只不过性质和程度不同而已。病人到医院就医希望明确疾病的诊断,继而治疗,恢复健康。
从另外一个方面讲,凡是有责任感的医生,都愿意把接诊的每一位病人治好。这也是社会赋予医生的职责。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喉科赵长青
但是,许多时候,医患之间的沟通出现一些障碍。有些是医生的原因,有些则与病人的理解有关。举例:某日,一位中年男性就诊,主诉鼻通气差多年。经检查发现,该病人系严重的鼻中隔偏曲合并鼻过敏。于是建议,“双管齐下”,找出过敏原进行针对性的药物等综合治疗,同时进行鼻内镜下的中隔畸形的矫正。病人一口回绝,满脸怒气。究其原因,医生的建议与病人的初衷不符。但是,君不知,医生的建议是基于病情的需要。当然,您会说,看病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林,还是要以人为本吗。如果您是这位病人,想想该如何配合医生的检查和建议;如果您是这位接诊的医生,想想您该如何进一步与病人沟通。
再举一例。某男,20岁,自幼一侧外耳道流脓病耳垂下肿胀流脓,以中耳炎治疗未见效;颈部多次切开未见效。病人痛苦万分。一日辗转来到医院就诊。接诊医生经过仔细的询问和检查,初步考虑系比较少见的第一鳃裂瘘。建议病人住院。后来经全身麻醉颈面侧联合切口探查,终于找到了“内鬼”,即病根,使困扰病人多年的疾病彻底治愈。事后,病人及家属感动万分,言不成语。这是一例病人按照医生建议及时治疗“亡羊补牢”的典型案例。
以上案例均来源于真实的临床经历,绝非杜撰。作为医生,我在临床实践中总是坚持一个原则,即必须实事求是地把病情和治疗的建议,通过通俗易懂的“普通话”交代给病人。至于病人是否采纳,取决于以下一些因素:理解是否到位,经济实力,工作生活安排,等等。
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我养成了一种习惯,凡是疑难重大的手术,必须做到有备无患,胸有成竹。因此,周末闲暇,我经常带着问题思考,就连出差到外地也要设法挤出时间观摩名家的手术表演,切磋技艺。为了一台新的手术,遍查经典书籍,反复琢磨手术步骤等,已成了家常便饭。
前不久我收治了一位外耳道流“水”,耳后流脓反复切开的男性青年病人。经查考虑为第一鳃裂瘘。这是我可科期收治的又一位此类病人。我们术前精心设计手术方案。鉴于术前检查发现瘘管位于面神经出颅处的附近,与面神经相隔不过几个毫米,故采用先解剖面神经然后切除瘘管的方式,成功地为病人解除了痛苦。病人已经痊愈出院。
作为医生,我绝非有意袒护医疗工作中的问题。比如,有的医生,明明知道有手术指证,却一味强调药物治疗;反之,明明是药物治疗的适应症,却一味建议手术。这是两个极端。更有甚者,明明知道自己没有做过此类手术,却硬要摆着手术图谱“上阵”。
让我们为了和谐的明天,健康的明天,做好今天的每一件事,以我们问心无愧的服务面对每一位病人。谢谢。
(以上纯系一家之见,如有不妥,请批评)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