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赵长青主任医师
-
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科室: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 慢性额窦炎的鼻内镜中线引流技术
- 鼻窦囊肿容易复发如何治疗?
- 鼻中隔穿孔的预防与治疗
- 关注鼻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
- 慢性泪囊炎治疗的突破??内镜下...
- 前颅底隧道工程??兼谈慢性额窦...
- 常规手术与非常规手段??兼谈鼻...
- 鼻息肉5次手术后复发的治疗??...
- 愚公移山 感到上帝??听课有感
- 貌似咽部溃疡的白塞病长期误诊误...
- 鼻腔流“水”须警惕??兼谈脑脊...
- 关注鼻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
- 鼻腔流“水”须警惕??兼谈脑脊...
- 复杂额窦手术的经验分享
- 慢性泪囊炎治疗的突破??内镜下...
- 在观摩中学习
- 浅谈慢性鼻窦炎的疗效评定
- 愚公移山 感到上帝??听课有感
- 鼻内镜下蝶窦腔内翼管神经切断术...
- 鼻息肉5次手术后复发的治疗??...
-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咽喉头...
- 中秋祝福
- 全国聋病基因诊治暨鼻内镜手术进...
- 貌似咽部溃疡的白塞病长期误诊误...
- 我中奖了!
- 鼻内镜下经鼻腔眶内异物取出术
- 常规手术与非常规手段??兼谈鼻...
- 书香醉我何须花??写在参编第八...
- 前颅底隧道工程??兼谈慢性额窦...
- 打动听者的艺术??兼介绍聆听播...
- 门诊日志
- 荣誉属于昨天??写在获得中华医...
- 科学的进步不等于医学的完美无缺...
- 如何看待专家的建议?兼介绍一例...
- 我酷爱的岗位??写在“小别”一...
- 鼻过敏合并鼻窦炎是否需要手术?
- 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中国名医赵长青
- 躯体疾病与精神心理
- 别样的收藏 一生的奉献 ?? ...
- 同一疾病到底有多少种治疗选择?...
- 向前辈学习什么
- 打呼噜与呼吸道疾病的关系
- 关于治病救人的一点思考
- 以毒攻毒 适者生存??话说脱敏...
- 特殊体质 + 外界刺激 = 临...
- 学术交流的目的是提高医术服务病...
- 为中文版《额窦》写几句话
- 医德,最重要的是医术??访山西...
- 关于医患关系之我见??兼谈疾病...
- 赵长青教授当选中华耳鼻咽喉头颈...
- 周 末 历 险 记
- 研究生培养要求
- 观 摩 也 是 学 习??参观...
- 谈谈过敏性鼻炎
- 上幼儿园时哭的,一大声说话长时...
- 小儿鼻塞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 “以小见大,谈古论今,悟其精髓...
-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
- 我 与 ...
- 鼻内镜手术常识
- 厚积薄发??兼谈临床基本功的锤...
- 如何审阅稿件-美国鼻科学杂志审...
- 闻“声”辨病
- 怎样做学术演讲
- 秋防变应性鼻炎??访山西医科大...
- 如何审阅稿件-美国鼻科学杂志审...
- 《额窦》中文版主译-赵长青简介
- 个人是医院的名片,医院是个人的...
- 警惕儿童异物
- 耐人寻味的教学查房
- 我 与 它??读刘亮程散文有感
- 门诊就医概要
- 述评;鼻内镜微创手术亟待规范
- 再次鼻内镜鼻窦手术值得关注的几...
- 医学科普是医生义不容辞的职责
- 作者:赵长青|发布时间:2011-10-09|浏览量:596次
无论科学如何发展,由于每个人接受的教育不同,生活环境不同,个体的知识面必然有所差异。由此引申到医学领域,就医生而言,面对同一种疾病,由于每位医生的教育背景、临床经验等的差异,必然提出不同的治疗方案,有时候甚至迥然不同;就患者而言,由于没有医学背景,即便借助发达的网络查询,也还是无法替代与医生面对面的交谈与沟通。由此可见,医学科普是一件惠及千百万老百姓的好事,需要政府的介入,企业的加盟,医务人员的积极参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喉科赵长青
我们最近就准备与出版社联系,策划出版一本基于以上这样一个目的的耳鼻咽喉科普图书,其原则之一是作者要站在患者的角度写书,以便能够以“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形式为广大的患者朋友所接受。比如,以常见的中耳炎为例,以医患交谈的口吻,从一些看似普通但却内涵深刻的话题说起,让读者看的懂,用得上。中耳炎长期流脓为什么会导致听力下降?是单纯听骨腐蚀破坏的结果,还是另有“说法”?中耳流脓为什么会导致颅内感染并由此危及生命?中耳炎手术的目的是什么,如何做?听骨完全破坏后是否还可以植入“人工听骨”?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听骨固定不动了(听力自然也就明显下降了),是否有办法使本已“锚”定的听骨再次“动”起来?中耳炎为什么会导致嘴歪眼睛闭不上(说话“走风漏气”)?
如何把比较深奥的医学道理用老百姓的话说出来,看似简单其实不容易。做到把话说清楚,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一是精湛的临床技艺,二是深刻的感悟力,三是相当的转换思维(把医学原理转换为科普知识),四是深厚的写作功底,五是一定的审美观。
本人抱着这样的想法,先行做了一点尝试,出版社已经同意合作,国内也已经有超过30个单位的专家学者同意参与写作。故不久的将来,希望在书店的书架上又增加一本这样的图书:患者朋友按照所患疾病或临床症状,按图索骥,自己把脉。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