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弱视可能由屈光不正、斜视、形觉剥夺、先天性白内障、双眼屈光参差等原因引起。
1、屈光不正:
高度远视、散光或近视等屈光问题会导致视网膜成像模糊,长期未矫正可能引发弱视。需通过专业验光配镜矫正屈光状态,配合遮盖疗法刺激弱视眼发育。
2、斜视:
眼位偏斜会造成双眼视轴不平行,大脑为消除复视会抑制斜视眼的视觉信号输入,形成斜视性弱视。早期可通过棱镜矫正或手术调整眼位,术后仍需进行双眼视功能训练。
3、形觉剥夺:
先天性上睑下垂、角膜混浊等阻碍光线进入眼内,剥夺视网膜正常视觉刺激。需在3岁前解除遮挡因素,如进行上睑下垂矫正手术,术后配合视觉刺激治疗。
4、先天性白内障:
晶状体混浊导致视觉通路受阻,出生后6个月内未及时手术摘除白内障会严重影响视觉发育。术后需及时配戴矫正镜片并严格进行遮盖治疗。
5、双眼屈光参差:
两眼球镜度数差异超过150度时,大脑会优先选择清晰像而抑制模糊像,形成屈光参差性弱视。需全矫配镜并遮盖优势眼,必要时使用阿托品压抑疗法。
弱视治疗需在视觉发育关键期3-6岁内进行,除医疗干预外,家长应每日监督遮盖治疗时间,配合串珠、描图等精细目力训练。注意补充维生素A、D及DHA等视觉发育营养素,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定期复查视力及双眼视功能。治疗期间保持积极鼓励态度,通过游戏方式提高患儿配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