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呕吐可通过调整喂养姿势、减少喂养量、拍嗝、腹部按摩、遵医嘱用药等方式缓解。新生儿呕吐通常由喂养不当、胃食管反流、胃肠功能紊乱、感染、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等原因引起。
1、调整喂养姿势喂养时保持新生儿头部略高于身体,采用半直立姿势哺乳或喂奶。避免平躺喂奶导致乳汁反流。母乳喂养时让婴儿完全含住乳晕,奶瓶喂养选择适合月龄的奶嘴孔洞大小。喂奶后维持竖抱姿势15-20分钟,利用重力作用减少胃内容物反流。
2、减少喂养量单次喂养量不超过胃容量标准,新生儿胃容量约为每公斤体重10-15毫升。采用少量多次的喂养模式,间隔2-3小时喂养一次。观察婴儿吮吸节奏,当出现扭头、吐舌等饱食信号时立即停止喂养。过度喂养会加重胃肠负担导致喷射性呕吐。
3、拍嗝每次喂养后竖抱拍嗝5-10分钟,手掌呈空心状由下至上轻拍背部。哺乳中途可暂停1-2次进行拍嗝,帮助排出吞咽的空气。若拍嗝后仍吐奶,可尝试将婴儿俯卧于家长大腿上轻抚背部。早产儿需延长拍嗝时间至15分钟。
4、腹部按摩洗净双手并搓热后,顺时针轻柔按摩婴儿腹部,避开脐部未愈合区域。按摩力度以手指按压皮肤轻微下陷为宜,每次持续3-5分钟。配合屈腿运动帮助排气,每日进行2-3次。肠胀气引起的呕吐可通过按摩促进肠蠕动。
5、遵医嘱用药细菌感染需使用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胃食管反流可选用枸橼酸莫沙必利颗粒促进胃肠动力。呕吐严重时短期使用蒙脱石散保护胃肠黏膜。先天性幽门狭窄需手术矫正,禁用止吐药物掩盖病情。
家长需记录呕吐次数、性状及伴随症状,呕吐物带血丝或胆汁样物质需立即就医。保持婴儿口鼻清洁防止误吸,呕吐后用小勺喂少量温水清洁口腔。注意观察尿量及精神状态,预防脱水及电解质紊乱。母乳喂养母亲应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人工喂养需严格消毒奶具。定期监测体重增长曲线,持续呕吐超过24小时或伴有发热、嗜睡等症状时,应及时至儿科就诊排查病理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