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磊
副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肛肠科
糖尿病眼部疾病的确可能导致失明,主要取决于血糖控制情况和并发症的发展程度。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长期血糖水平偏高会损害眼部微血管,诱发视网膜病变、白内障等眼部问题。如果这些疾病没有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严重时就可能导致视力丧失甚至失明。
1. 视网膜病变:早期控制关键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眼部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视力逐渐下降的主要原因。长期高血糖会引起视网膜微血管阻塞、出血,甚至形成新生血管,最终导致视网膜脱离或玻璃体出血。
2. 白内障:可通过手术治疗
糖尿病性白内障是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的眼部问题,主要表现为眼睛晶状体变得浑浊,视力逐渐模糊。尽管白内障本身不会直接导致失明,但严重的晶状体浑浊会阻挡光线进入眼底,影响日常生活。
3.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严重时易致失明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是视网膜病变的进一步恶化表现,主要发生在视力最敏感的黄斑区域。当血管渗漏导致视网膜水肿时,患者会出现视力模糊、中心视力丧失的情况。如果拖延治疗,严重时可能导致失明。
如何保护眼睛,降低失明风险
为了避免糖尿病眼部疾病引发失明,糖尿病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定期眼科检查: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眼底检查,早期发现眼部问题。
2、控制血糖:保持血糖稳定是预防视网膜病变的基础,推荐合理饮食、规律运动,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糖药物。
3、监测血压与血脂:高血压和高血脂也是视网膜病变的重要诱因,需同时控制。
4、保护眼睛:避免长时间用眼,尤其是血糖波动时,尽量减少视觉负担。
糖尿病患者并不必过于担忧,只要早期发现问题、配合治疗,并在日常生活中做好血糖管理,就能有效延缓眼部并发症的进展,降低失明的风险。健康的生活习惯与积极的医疗干预,是守护眼健康的双重保障。